“减糖”时代来了
数据显示:中国食糖年消费量从解放初期的万吨增至万吨左右,人均消费量增长近3倍,年中国人均每天摄入31g食糖,超过了世卫组织25g的标准。
年中国已成为糖尿病的第一人口大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已高达1.3亿,大概每10人中就有1位糖尿病患者。实际上,糖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糖尿病,根据益普索《消费者减糖行为和态度研究》报告的调研数据显示:糖对于健康的负面作用还有很多,例如肥胖、糖尿病、衰老、蛀牙等等。
那我们想吃糖怎么办?
一、想吃糖,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想吃糖?
在五行对应关系里,五味与五脏对应五味,因为与人体五脏相关,所以可以调节五脏的阴阳。古人把木、火、土、金、水五行与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脏相对应,还与节气中的春、夏、长夏(由于夏日较长,所以在夏、秋之间添加一个长夏时节以配五行之用)、秋、冬相对应。并认为饮食与五脏有着密切关系。《*帝内经》就有五味归五脏的记载。
那我们喜欢吃的甜食(甘)是如何对应的?古人认为食物的甘味与脾相对应,可增强脾的功能,不过味过于甘,反而会伤脾,对肾不好(土克水),表现为血色黑暗,还会引起胃胀等现象。
二、食用“甘”味可以,“甘”一定等于“糖”?
在五行与五脏对应五味的关系,我们想要“甘”味,是我们的脾(肠胃消化系统)是想要“甘”味,我应该补充。但是不能太多,因为会伤肾。
“甘”味是“甘甜”,但是“甘甜”不等于“糖”。而糖也会分类,不是所有的糖都对身体有伤害。
“甘甜”不等于“糖”,怎么去选“糖”
一、要有“甘甜”味,还要健康的“糖”,应该怎么选?
看看专家推荐的我们需要食用的“甘甜”味健康糖。以下文字来源上图百度百科:
低聚果糖又称寡果糖或蔗糖三糖族低聚糖。低聚果糖通常食用的很多水果、蔬菜中均存在。蔗糖分子以β-(1→2)糖苷键与1-3个果糖分子结合成的蔗果三糖,蔗果四糖和蔗果五糖,属于果糖和葡萄糖构成的直链杂低聚糖。分子式为G-F-Fn(n=1,2,3,G为葡萄糖,F为果糖)。
它是以蔗糖为原料,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果糖基转移酶转化、精制而成。天然存在的和酶法生产的低聚果糖几乎都是直链状。低聚果糖作为一种非还原性糖,其黏度、水分活度、保湿性和酸性条件下的热稳定性以及可加工性,均与蔗糖相似。专家一致指出低聚果糖的难消化性和对双歧杆菌的滋养作用,主要是由于小分子量的果糖低聚物承担的,因此蔗果三糖含量越高,则低聚果糖增殖双歧杆菌的保健功效越高,在酸性和加热的条件下的稳定性也就越高。
低聚果糖拥有保健功能确切和食品配料优良的双重品格。以其低热值,无龋齿、促进双歧杆菌增殖、降血糖,改善血清脂质,促进微量元素吸收等优良生理功能。近年来在许多低聚糖类的食品中,低聚果糖被国际营养学者确认为“具有优良难消化性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双向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属典型的超强双歧因子,备受现代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青睐,并被广泛应用于第三代保健食品之中。
生产的低聚果糖G和P的甜度约为蔗糖的60%和30%,它们均保持了蔗糖良好的甜味特性G型糖浆中低聚果糖含量为55%,蔗糖和葡萄糖及果糖含量共为45%,甜度为60%;P型粉末低聚果糖含量超过95%,甜度为30%。
二、看看低聚果糖如何增强脾的功能
低聚果糖通过选择性促进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链球菌等有益菌在消化道中的定植,抑制有害细菌生长,改善肠道菌群,间接达到对动物体的营养及促生长效应。促进B族维生素及叶酸的形成,能维护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消化及新陈代谢;清肠排*、润肠通便、防治便秘和痔疮;预防直肠和结肠癌;减少肝脏*素,增强人体免疫力。
三、低聚果糖在实际中的运用(来自文献资料)
低聚果糖的性能比较稳定,不会分解产生有*成分,因此人们在做菜、做点心时,只要普通食糖能用到的地方,都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果寡糖。
新西兰食品安全部发布新西兰食品标准第55号修正案,批准低聚果糖用于婴儿配方食品、婴儿食品、儿童辅食,并于年10月17日实施。
作为双歧杆菌促生素。不仅可以使产品附加上低聚果糖的功能,而且可以克服原产品的某些缺陷,使产品更完美。如在非发酵乳制品(原乳、奶粉等)中添加低聚果糖,可以解决中老年人和儿童在补充营养时易上火和便秘等问题;在发酵乳制品中增加低聚果糖,可以为产品中的活菌提供营养源,增强活菌作用,延长保质期;在谷物产品等添加低聚果糖,可以得高产品品质并延长产品货架期。作为活化因子即钙、镁、铁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活化因子,可以达到促进矿物质和微量元索吸收的效果,如在补钙、铁、锌等食品、保健品中添加低聚果糖,可以提高品的功效。作为独特的低糖、低热值、难消化的甜味剂,添加于食品中,不仅可以改善产品的口味,降低食品的热值,而且可以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批准发布的低聚果糖公告包括原卫生部9年第11号公告、年第6号公告以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年第8号公告。其对应的生产工艺包括:①原卫生部9年第1I号公告中生产工艺规定为以菊苣为原料,经部分酶水解后提纯、喷雾干燥制得;②原卫生部年第6号公告中生产工艺规定为以蔗糖为原料,用来源于米曲霉的B一果糖基转移酶水解后,经色谱分离提纯、干燥制得;③国家卫生计生委年第8号公告中生产工艺规定为以白砂糖为原料,用来源于黑曲霉的酶酶解后,经脱色、过滤、干燥等工艺制得。以上3种生产工艺生产的低聚果糖都可以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我国最早关于低聚果糖的法规可追溯到年国家轻工业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功能性低聚糖通用技术规则》;年,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GB-《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实施,明确低聚果糖可作为食品原料应用于保健食品;6年,卫生部批准低聚果糖作为新资源食品。随着低聚果糖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扩大,9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GB/T-9《低聚果糖》。
虽然低聚果糖由于分子量小,人们认为低聚果糖不能起到膳食纤维的全部作用,但这一特性使其能很好地与液态特殊医用食品相容,而后者多是患者通过管道来进食。很多膳食纤维并不能与液态医疗食品相容,不溶性纤维容易沉淀从而堵塞进食管道,而可溶性膳食纤维会增加产品的黏度,这使得通过固定管道来给药变得更为困难。低聚果糖能起到很多类膳食纤维的生理效应,如调节肠道功能、维持大肠完整性、抗移植性、改变氮排泄的途径以及增加矿物质的吸收等。总之,低聚果糖与液态医疗食物良好的相容性及很多生理功效使低聚果糖在特殊医用食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