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是一种罕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占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0%-15%,占成人NHL病例的1%-2%。根据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的表达,将ALCL分为两种亚型:ALK阳性或ALK阴性。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是ALK阳性ALCL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法,长期无事件存活率为60%~70%。在ALK阳性的ALCL中,激活的ALK起驱动突变的作用,因此阻断ALK可能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方法。艾乐替尼是一种口服的第二代ALK抑制剂;该药在成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获报道,目前已被批准用于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基于以上研究,推测艾乐替尼对ALK阳性的ALCL也是有效的。因此进行该二期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号UMIN),以评估艾乐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ALK阳性ALCL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了8名男性和2名女性(平均年龄19.5岁;范围6-70岁)ALK阳性ALCL患者;ALK阳性ALCL的组织学诊断明确;FISH分析显示10例患者均有NPM-ALK融合。4例初次诱导失败,6例ALCL复发。6例诊断为Ann-Arbor临床期III或IV期。此前有5名患者接受过BV治疗。一名患者以前接受过放射治疗,没有人接受过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纳入标准:1.ECOG为0-2分;2.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的病变;3.器官功能完好。主要排除标准: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具体方法:1.艾乐替尼mg/次,2次/d(mg/d),连续口服。一个周期为21天。2.体重35kg的患者mg/次,2次/d(mg/d)。3.如果没有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性,则最多连续治疗16个周期。从第17周期开始,根据研究人员的评估继续对那些将从进一步治疗中受益的患者进行治疗。主要疗效终点: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比例。次要终点:药代动力学、6-15岁患者的耐受性、CR率、反应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期(PFS)、无事件生存期(EFS)、总生存期(OS)和不良事件(AEs)。研究结果
有效性:客观应答率为80%(90%CI,56.2-95.9),其中6名患者获得CR(60%),2名患者获得PR(20%)。这6名CR患者在登记时都已复发。2名患者在艾乐替尼治疗后缓解期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截止数据收集时间,有5名患者持续接受艾乐替尼治疗超过16个周期。1年PFS、EFS和OS率分别为58.3%(90%CI,28.6-79.3)、70.0%(90%CI,39.6-87.2)和70.0%(90%CI,39.6-87.2)。两名患者因疾病进展而停用艾乐替尼,三名患者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停用;三名患者在疾病进展后死亡;无患者因*副反应而停用。图1:艾乐替尼治疗10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疗效特点。2例患者在艾乐替尼治疗缓解后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5名患者持续接受艾乐替尼治疗超过16个周期。3名患者在疾病进展后死亡(患者编号:8、9和10)。安全性:10名患者都观察到了不良反应。30%以上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是口腔粘膜炎、便秘、腹泻、上呼吸道感染、斑丘疹、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和头痛。最常见的3级或更高的AE是两名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其他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分别为口腔粘膜炎、十二指肠狭窄、肢体水肿、疼痛、急性扁桃体炎、胆管炎、胆、厌食各1例。未观察到视力障碍。1名患者在第一次使用艾乐替尼治疗后21天死于ALCL的进展。没有患者因为AEs而需要停药或减少剂量。研究结论
艾乐替尼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活性,在接受标准化疗的ALK阳性ALCL患者中耐受性良好。此外,艾乐替尼有望在*性最小的情况下创新ALK阳性ALCL包括一线治疗在内的治疗策略。参考文献
[1]FukanoR,MoriT,SekimizuM,etal.Alectinibforrelapsedorrefractoryanaplasticlymphomakinase-positive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nopen-labelphaseIItrial.CancerSci.;:–.1、阿仑单抗联合CHOP与CHOP在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比较:DSHNHL-1B/ACT-2研究2、PembrolizumabvsBrentuximabvedotin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3、PD-1单抗tislelizumab治疗复发难治性经典霍奇金淋巴瘤:2期,单臂,多中心研究4、维奈克拉联合R-CHOP一线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2期研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