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5/24 21:25:00
原发性胆源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PBC),原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的胆汁淤积性疾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可无临床症状,进展至疾病后期常出现失代偿性肝硬化的症状。近来加利福尼亚太平洋医疗中心ArtinGaloosian教授在JournalofClinicalandTranslationalHepatology上发表综述,总结了原发性胆源性胆管炎的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进展。图1原发性胆源性胆管炎的治疗方式目前PBC的治疗方法是FDA已批准的标准治疗药物熊去氧胆酸和奥贝胆酸。甲氨蝶呤和TNF-抑制剂的疗效暂不确切。还有一些正在进行的针对PBC的研究性临床试验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激动剂,抗纤维化药物、免疫调节剂、去甲去氧胆酸、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蛋白抑制剂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类似物(FGF-19)等。图2甾体和非甾体FXR激动剂和FGF-19的作用机制随后作者详细介绍了甾体和非甾体类法尼醇X受体(FXR)激动剂和FGF-19的作用机制:FXR是胆汁酸动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奥贝胆酸是甾体类FXR激动剂,可以减少纤维化、减少炎症、减少其内在调节胆汁酸稳态合成,摄取和吸收,并增加其分泌发挥作用。GS-是肠道中的非甾体FXR激动剂,可触发FGF-19从肠道粘膜释放。FGF-19与肝受体复合物酪氨酸激酶FGFR4及其共受体-klotho结合,从而抑制CYP7A1BA合成基因(编码胆固醇7-α-羟化酶)、G6PC糖异生基因(编码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SREBP1c脂肪生成基因(编码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基因转录,导致胆汁酸合成、脂肪生成和糖异生的减少。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的许多药物为治疗PBC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ClinicalUpdatesin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Trends,Epidemiology,Diagnostics,andNewTherapeuticApproaches”在期刊JournalofClinicalandTranslationalHepatology上发表,DOI:10./JCTH..投稿:年10月7日;修回:年12月21日;接受:年日;上线:年1月29日-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