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食物
可能含有大量寄生虫
不少地区都有吃淡水生鱼片的饮食习惯,生鱼片配上蘸料,是不少人眼中的美味。可实际上,生鱼片虽然美味,却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比如寄生虫。
1
生鱼片
很多淡水鱼携带有肝吸虫活囊蚴,吃后容易感染肝吸虫病。感染肝吸虫病后,还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胆管炎、胆结石、肝硬化等,甚至导致肝癌。
有人认为醋、酱油、芥末可以杀虫,但除非是长时间浸泡,轻轻蘸一下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要想肝脏不被“侵蚀”,最可靠的方法还是煮熟了再吃。
还有不少人觉得海鱼不会长寄生虫,其实不是,带鱼、鳕鱼、三文鱼都可能携带异尖线虫。人感染后,轻则肠胃不适,重则引起消化道溃疡、穿孔。
所以,基于安全起见,不论淡水鱼还是海鱼,最好都别生吃。如果实在想吃,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销售的冷冻鱼生。至于一些餐饮店里来源不明的廉价鱼生,最好不要吃。
2
带血猪牛排
牛肉可能携带牛带绦虫的幼虫和虫卵,如果没煮熟就吃,很容易让寄生虫钻了空子。幼虫、虫卵进入人体后会发育为成虫,寄生在肠道,对身体危害不小。
绦虫在猪肉中也很常见,猪带绦虫会在人体内到处跑,钻到大脑、眼睛、躯干、四肢等处。所以,千万别吃带血的猪牛排,七八分熟也不保险,全熟才是最健康的。
很多人吃火锅时追求鲜嫩的口感,往往涮烫几秒就入口,这样也容易惹来寄生虫。切记,健康第一位,确保煮熟了再吃!
3
溏心蛋
溏心蛋是很多人的心头好,有人还认为它更营养,殊不知反而可能吃出病来。
研究发现,大约10%的鲜蛋携带有致病菌、霉菌或寄生虫卵。如果没煮熟,病菌和寄生虫卵就不能完全被杀死,吃后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和寄生虫病。细菌感染可不能小觑。举个例子,鸡蛋中常见的沙门氏菌,人摄入后可能引起食物中*。
当然,像直接生吃、开水冲鸡蛋之类的吃法,就更不推荐了。
这样的“省吃俭用”不健康
“省吃俭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若是这一美德贯彻过头了,很容易引发祸患。下面我们就去看看,过度追求“省吃俭用”会有哪些隐患。
1
买菜捡便宜:营养流失多
晚上超市经常会有切好的打折蔬菜水果出售,而不少人会特意选择那个时间点购物。
但是相较而言,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的维生素C、类*酮等营养成分较高;若把果蔬切开后,其中的营养成分流失较快,营养减少不说,还可能会产生一些对健康不利的物质。
买菜、肉都要挑新鲜的,切好、搭配好的半成品食材最好少买。
2
剩菜不舍得扔:肠胃受累
面对晚上吃不完的饭菜,有些人总喜欢放进冰箱,第二天,甚至第三天还在继续吃。
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里的细菌数量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可能会成百上千倍地增长,对于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很容易导致急性肠胃炎,出现上吐下泻等症状。
绿叶菜、凉拌菜一定不能过夜;其他的在冰箱存放的时间不要超过24小时,而且一定要高温加热后食用。
3
看电视不开灯:眼疾隐患
晚上关着灯看电视,也是不少人的习惯,有人是为了省电费,有人是觉得昏暗的环境更易入睡。
然而,亮的屏幕与昏暗的环境,二者反差大,会增加眼睛的疲劳程度,长期如此甚至引发青光眼。
但也并不是说晚上房间的灯越亮越好,过亮会让视频图像的对比度和灰度等级下降,图像变得层次不清,也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还会抑制黑色素分泌,影响睡眠。
房间保持一定的亮度,如开一盏瓦数较低,光线柔和的灯;另外不要让光线直接照射在屏幕上。
其实,真正的节俭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疾病预防,这样可以避免身体健康问题,少了病痛,也省了钱财。
来源:谣言过滤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