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目前认为苯扎贝特(BF)是对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应答不佳的PBC患者的二线治疗选择,然而对于PBC患者使用BF的长期疗效以及非肝移植生存率状态目前仍不清楚。
第68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期间,来自日本学者的一项口头报告研究给出了相关数据,结果表明:BF可改善PBC患者的长期预后以及GLOBE和UK-PBC评分(摘要号:71)。
《国际肝病》特别邀请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协作组组长、空*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韩英教授对该研究进行点评。
BF是一个应用广泛的降脂药,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和孕烷X受体(FXR)的激活剂,具有潜在的抗胆汁淤积作用。目前认为BF是对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应答不佳的PBC患者的二线治疗选择。然而目前对于PBC患者使用BF的长期疗效以及非肝移植生存率状态目前仍不清楚。
研究概述:
AkiraHonda等人对日本使用BF治疗的PBC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该研究从日本PBC研究小组(JPBCSG)的回顾性数据库中纳入例患者,其中有例接受1年以上UDCA单药治疗(13~15mg/kg/d)后再接受1年以上UDCA联合BF治疗(mg/d)。作者比较了联合治疗之前和联合治疗1年后患者的GLOBE评分。此外,研究者还通过Kaplan-Meier生存图对入组患者的非肝移植生存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UDCA单药治疗和UDCA+BF联合治疗的时间分别是2.6年(范围:1.0~19.7年)和7.0年(范围:1.1~17.7年)。在开始联合治疗之前的GLOBE评分为0.±0.,在联合治疗一年后GLOBE评分明显改善,为0.±0.(P0.)。利用GLOBE评分对联合治疗后第3、5、10、15年的非肝移植生存进行预测,其生存率分别为92.6%±0.7%、87.4%±1.0%、71.7%±1.8%和57.5%±2.1%。实际上患者联合治疗后第3、5、10、15年的非肝移植生存率分别为97.8%±1.5%、97.8%±1.5%、90.7%±3.8%和90.7%±3.8%,明显优于GLOBE评分预测的结果(P0.)。作者利用UK-PBC评分系统做了同样的研究,并得到相似的结果。
因此,研究者认为BF联合UDCA不仅可以改善PBC患者的血清生化学指标,还可以改善GLOBE评分系统预测的非肝移植生存率。BF是UDCA单药治疗应答不佳的PBC患者理想的二线治疗选择。
点评:
贝特类药物用于治疗PBC的理论基础在于其作为PPARs的激活剂可以激活PPARs通路,调节胆汁酸的生成、排泄;同时可以抑制NFkappaB信号通路,减少下游促炎细胞因子生成,抑制肝脏炎症。
新型PPARα激动剂(MBX)治疗UDCA应答不佳PB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已经结束,结果尚未正式发布(NCT)。此外还有新型激动剂Elafibranor(NCT)和Saroglitazar(NCT)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当中。
BF在日本使用广泛,而在欧美及中国则多使用非诺贝特。目前关于贝特类药物尝试用于治疗UDCA应答不佳的PBC患者已有大量临床研究,总体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极少具备肝脏组织病理学评价、回顾性研究居多,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本项关于BF的回顾性研究中纳入的样本量较大,除了血清生化学指标,研究采用了GLOBE和UK-PBC评分系统对患者的临床转归进行分析,使得结论更加可靠。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尽管这两个评分系统均基于多例PBC患者的资料建立并验证,但这些资料均为UDCA单药治疗患者的回顾性资料。
此外,PBC是一种相对异质性较强的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经过可能有较大差异。对于何种UDCA应答不佳的患者可能受益于贝特类药物的联合治疗,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如何早期识别UDCA应答不佳的患者。
在临床研究中针对患者不同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分层研究,寻找更好的临床研究的替代终点,例如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活性等,是PBC研究者需要注意的方向。
专家简介
?韩英,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空*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内科学消化肝病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协作组组长。
长期从事慢性肝病的综合防治研究,创建了外周血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新技术,获*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并建立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分级诊治策略,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先后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计划、*队高新技术专项、陕西省科技惠民计划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在Hepatology、JHepatol、JAutoimmu等肝病和免疫性疾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著六十余篇。获“中国医师奖”及“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是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及全*高层次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对象。
相关阅读:
☆AASLD特约点评
陈煜教授: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用的再认识
☆AASLD特约点评
王炳元教授:mtDNA促进NASH纤维化进程,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AASLD特约点评
陆伦根教授:新视野!D-L02-s可改善NASH和丙肝的进展期纤维化
☆AASLD特约点评
陈国凤教授:慢丙肝患者经DAA治疗获得SVR后,HCC风险下降79%
☆AASLD特约点评
范建高教授:HepQuant-STAT简易肝功能定量检测对NASH的无创诊断与评估
☆AASLD特约点评
陆伦根教授: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第4天Lille评分可作为生存预测指标的验证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