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对于甲状腺、乳腺、四肢血管这些体表脏器,肝脏、脾脏、肾脏等深部实质性脏器,以及胆囊、膀胱、心脏这些空腔脏器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阳性率,而且具有价格便宜、无损伤、报告随即可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体检筛查。肝脏超声检查经常会发现肝内高密度影,诊断为肝内胆管结石或钙化灶。在胆石病科门诊,我们也经常遇到拿着体检报告前来就诊的患者,咨询如何治疗?严不严重?毕竟很多患者因为肝内胆管结石行肝脏切除手术,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也较多。下面,我将就肝脏钙化灶和肝内胆管结石的鉴别、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什么是肝内胆管结石和肝脏钙化灶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分布在肝内胆管中的结石,与细菌感染、胆道蛔虫、胆管狭窄、胆汁淤积及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多为胆色素或混合性结石,但是在临床中我们也经常遇到代谢异常形成的晶体状纯胆固醇结石和黑色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
肝脏钙化灶是指钙盐在肝脏实质或胆管壁上异常沉积形成的病灶。肝内钙化灶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患者体内钙、磷代谢障碍及肝脏损伤有关。钙盐异常沉积可以发生在正常肝组织,而炎症、结核、寄生虫、脓肿、肿瘤等造成肝实质或胆管壁损伤、坏死,也可继发钙盐沉积,形成肝内钙化灶。
2.肝内胆管结石和钙化灶的鉴别
肝内胆管结石位于胆管内,常伴有远端胆管扩张。如果高密度影位于肝脏实质内,则是钙化灶。
肝内钙化灶
而胆管壁的钙化往往沿着胆管壁走形,钙化灶可引起局部胆管狭窄,以及远端胆管扩张,甚至出现胆汁淤积及肝内胆管结石形成,超声往往难以鉴别,需要进一步进行肝脏CT及MRCP检查。钙化灶在CT上一般呈现均一的白色高密度影,而肝内胆管胆固醇结石则不显影,胆色素或混合型结石密度较钙化灶略低,对于这种难以鉴别的钙化灶或肝内胆管结石,建议到胆石病专科就诊。
肝内胆管结石,远端胆管扩张
3.肝脏钙化灶和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
对于钙磷代谢异常引起的钙化灶,既往的创伤、出血、脓肿或肉芽肿形成的钙化性疤痕,某些寄生虫虫体或虫卵所形成的钙化灶,结核、霉菌、梅*、结节病等引起的钙化灶。如果原发病得到治愈,钙化灶一般不会自行消退,也不会继续发展,不需要特殊治疗,定期行B型超声检查,门诊随访即可。
胆管壁的钙化灶如果引起胆管狭窄、胆汁淤积和胆管结石形成,一般建议手术治疗。如果钙化灶范围局限、所属肝脏范围较大,建议行胆道镜手术,包括狭窄扩张、支架支撑及胆道镜取石。如果钙化范围较大、狭窄段较长、所属肝脏范围局限、合并所属肝脏组织萎缩,或继发于肿瘤性钙化灶,建议行解剖性病变肝组织切除。
肝内胆管结石常常诱发胆管炎,引起局部胆管狭窄胆,继发远端胆管扩张、胆汁瘀积,促进结石生长。复发发作的胆管炎也可引起肝实质萎缩、胆源性肝脓肿、胆汁性肝硬化,结石的反复刺激甚至导致胆管癌的发生。因此,肝内胆管结石一旦诊断明确,应及早手术治疗。目前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一般包括:肝脏切除、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及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三种类型,其中肝脏切除适合胆管无扩张、分布局限、所属肝脏组织萎缩或可疑恶变的胆管结石;胆道镜取石则适合于无肝脏萎缩或恶变、胆管扩张的肝内胆管结石,取出结石而避免正常肝组织被切除;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及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适合于结石远端胆管扩张而近端胆管无扩张、多次上腹部手术病史、高龄且基础疾病多,不能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
肝内胆管结石病理改变模式图
综上所述,超声发现肝内胆管结石可能为钙化灶,一般无需处理。当肝内胆管结石与钙化灶难以鉴别,或钙化灶较为复杂,建议胆石病专科门诊就诊。一旦肝内胆管结石确诊,建议早期手术,具体手术方式结合CT、MRCP及患者的相关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