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是起源于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形成因素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疾病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据临床数据显示,胆囊癌一旦发现大多就是晚期,此时再进行治疗往往效果不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石头君特意请来了我院肝胆外科主任李小攀,来为大家解答关于胆囊癌的一些疑问。
本期受访专家
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李小攀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胆石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肝胆外科临床诊疗工作,对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等胆道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完成余例肝胆系微创手术,技艺精湛。
为什么胆囊癌发现就是晚期
李小攀表示,虽然胆囊癌从早期发展到晚期,一般需要数年的时间。但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大多是没有明显症状的,通常只有在发展到晚期的时候,对消化道有一定的梗阻或者是造成胆管的梗阻以后,患者才会出现一些明显的症状,例如一些恶心呕吐和上腹部的不舒服。
所以,如果没有定期进行体检,等到出现症状之时再检查,往往胆囊癌就已经是晚期了。
(图片来自网络,图侵删)
胆囊癌的诱发因素
李小攀指出,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胆囊息肉、胆道系统感染、肥胖症和糖尿病、遗传因素等都是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高发地区具有较高的胆囊癌发病率,多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两者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研究提示,有胆囊结石的群体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
单个胆囊结石直径3cm的患者胆囊癌的发病率,是胆囊结石直径1cm患者的10倍,这表明随着结石体积的不断增大,胆囊处于炎症状态的病程更为长久,胆囊癌变的风险也相应增高。
(图片来自网络,图侵删)
慢性胆囊炎
临床研究表明,约25%瓷性胆囊与胆囊癌发病相关,而胆囊壁钙化质硬、囊腔狭小的胆囊,称为瓷性胆囊,其本质是严重的胆囊慢性炎症导致的胆囊萎缩及功能丧失。
(图片来自网络,图侵删)
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患者有以下特征时,癌变倾向增高:
息肉直径为8~10mm甚至更大;
息肉直径8mm但合并有胆囊结石、胆囊炎;
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
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增强扫描后息肉有强化显影表现者;
年龄超过50岁。
(图片来自网络,图侵删)
胆道系统感染
慢性细菌性胆管炎会增加胆管、胆囊黏膜上皮组织癌变的风险,常见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和幽门螺杆菌。
肥胖症和糖尿病
研究表明,体重指数(BMIl)每增加5kg/m2,女性患胆囊癌的风险增加1.59倍,男性增加1.09倍。胆囊结石和糖尿病均是机体代谢失衡紊乱症候群的疾病表现,患有糖尿病又会诱发胆囊结石的形成。如果二者协同发生,将会进一步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
(图片来自网络,图侵删)
遗传学
胆囊结石的形成具有遗传易感性,胆固醇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5/G8调控基因变异是胆囊结石最常见的遗传危险因素,因此有胆囊结石家族史和胆囊癌家族史的人群,胆囊癌发病的风险相应增高。
(图片来自网络,图侵删)
如何预防胆囊癌
李小攀指出,如果能在胆囊结石或者胆囊息肉未发生病变前,就提前手术处理,就能将癌变的可能性扼杀在摇篮中。而且胆囊的癌症一般发展到晚期需要几年的时间,即使在胆囊癌的早期才进行相应的治疗,也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所以首先,我们建议广大市民定期的进行肝胆彩超检查。尤其是对于有胆囊癌家族史的群体,或者是有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群体。
(图片来自网络,图侵删)
其次,对于胆囊息肉或者是一些胆囊结石的患者,我们需要尽早的进行手术取出息肉或结石,以避免病情发展导致胆囊发生癌变的几率。
最后,医院温馨提醒,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和胆囊癌关系密切,如久拖不治,不仅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而且还容易诱发胆囊癌。所以患有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END文案:夕照、百度健康医典编辑:夕照图片:夕照责编:CathyTang
推荐阅读
“医院”
官方视频号上新啦~
坚持这三种运动
祝您预防胆结石
取结石,到京石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