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报告全解读之
慢性肝损伤的实验室
指标变化及特点
带你看报告
慢性肝损伤,与急性肝损伤恰恰相反,它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而是一类病程漫长,肝脏持续性损伤的疾病。很多人说:我怎么不知道啊,从来没听过这个病名啊。其实,慢性肝损伤并非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类疾病的统称。那这类疾病到底有着怎样的检测指标的变化呢?快往下看吧~
慢性肝损伤是什么?
在较长的时间内(6个月)肝细胞发生持续性损伤被称为慢性肝损伤,主要包括慢性病*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Wilson病、血色素沉着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病理改变为进行性肝坏死及炎症,常伴有肝纤维化,可发展为肝硬化,并具有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性。
急性肝损伤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
慢性肝损伤时,血清转氨酶活性轻度升高,通常在其正常参考范围上限4倍以下,少数患者血清转氨酶活性可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
大多数慢性肝损伤患者血清ALT的升高往往大于AST的升高,肝硬化时DeRitis比值1,但慢性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AST升高则大于ALT的升高。
如果患者有饮酒史,且血清DeRitis比值2,则可诊断为酒精性肝炎。此外,当慢性肝损伤发展为肝硬化时,ALT可正常,AST却仍然升高。胆红素代谢及排泄基本正常,血清ALP往往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慢性病*性肝炎
对于慢性病*性肝炎的确诊需要进行病*血清学实验。如果病*血清标志物为阴性,且血清ALT长期轻度升高,则应考虑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肝损伤。
遗传性疾病
血色素沉着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为6号染色体上HFE基因点突变引起,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45%、非饱和铁结合能力28%、HFE基因CY基因突变可用于血色素沉着病的实验诊断。Wilson病同样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是因13号染色体上编码用于铜转运的ATPase基因突变所致。对于具有慢性肝损伤或脂肪肝,且年龄在40岁以下的患者通过测定血清铜蓝蛋白则可进行诊断,Wilson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降低,血清总铜降低,游离铜升高,尿铜排泄增加。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占慢性肝炎的18%,可分为1、2、3型。1型最为常见,具有较高滴度的抗核抗体及抗平滑肌抗体,ALT升高,ALP可轻度升高或不升高,γ球蛋白升高;2型主要发生在儿童,抗肝——肾微粒体抗体为阳性;3型主要发生在年轻妇女,可溶性肝抗原为阳性。
肝胆疾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发生胆管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LT、AST、CCT、ALP均升高。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肝内胆管损伤,80%的患者同时发生Sjogren综合征,抗线粒体抗体为阳性;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时肝内及肝外胆管均损伤,70%的患者同时患有炎症性肠病,大约2/3的患者核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为阳性。
原来,我们常说的甲肝、乙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都属于慢性肝损伤的范畴内啊。虽然可以被统称为慢性肝损伤,但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疾病适合的的实验室项目和指标也是不一样的哦~
-END-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