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你有兴趣管理此
双峰在秦朝时属于长沙郡,三国时隶属衡阳郡,至唐朝时,从衡山县析出,属潭州长沙郡,清朝顺治十一年(),在双峰境内永丰设湘邵驿站,康熙十八年()撤。圣祖康熙三十年(),双峰境内牌头、测水、青石、铜铃、永丰、茅栗、吴湾、*田、武障、油榨、界牌设铺司。咸丰四年()撤,两年后复设。乾隆三年(1),县丞胡澍驻永丰,始建县丞署。宣统三年(),九月一日(10月22日),中里团防局曾惠伯响应武昌起义,率团勇戟县丞署,县丞王友义出走芭坪,结束了清廷在永丰的统治。
民国时期,双峰隶属湘乡,解放后,才从湘乡划出,独立成县,因此,所谓的湘乡名人如曾国藩、罗泽南、刘蓉、禹之漠、蔡和森、蔡畅兄妹等都在双峰境内,蔡和森纪念馆在今双峰县县城中心永丰街上,曾国藩故居在双峰荷叶。
双峰县不是很大,但话却有很多种,所谓“十里不同音”,的确如此,存在一个山坳的这边讲一种话,那么又讲另一种话,相隔不过几十米而已。同时还存在着,同样是双峰人却听不懂对方在讲什么,也存过部分学生到双峰一中就读时由于听不懂老师讲的话而不太适应的情况。双峰话太多了,在这就不一一介绍,只讲双峰街上的话和咱荷叶话。
双峰话(双峰街上)
据查证,双峰话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两个古语之一,双峰话属古楚语。即使是在湖南,双峰话也是独树一旗,自成体系,长沙株洲湘潭大体属于长沙话势力范围,而湘北的方言是转舌音的长沙话变种;湘西近川,多为四川官话;湘南就是西南客家话语系了。唯独双峰话一直保持着古楚语口音,未受大的影响而有改变,自形成一个部落圈子。说到古楚语,曾听人用双峰街上的话读过《离骚》,其韶味绝非普通话可以比的。
双峰话里有句俗语叫“*猪虫变猫——变山也不高。”这里的“*猪虫”其实是*鼠狼,*鼠狼和猫都是吃老鼠的,这个俗语就是形容人虽有点变化但其实还是那德性,出息不大。双峰话里的动物名称十分有趣,如飞摸子(蝴蝶)、洋马咪(蜻蜓)、盐老鼠(蝙蝠)、麻莞子(青蛙)、鱼夹虫(蜈蚣)、螟子(蚊子、苍蝇)、马屎虫(蚂蝗,小时候插田时最怕的就是这玩意,一旦黏上,就用吸盘稳稳地扎在皮肤上,狠狠地吸血,用手去拨也轻易难拨掉,一不小心又黏在了手上,所以常常听得田里小孩大哭:“妈妈,我脚脖子上有条马屎虫!”双峰人称那些难缠的角色就是马屎虫,特别是那些总爱缠着父母的小孩,就常常戏称为马屎虫,带点亲昵的味道,可见,这个讨厌的小东西危害程度其实并不高)、黑婆子(虱子,记得小时候剃过几次光头,都是因为头上长这玩意)……
俗语,如:
“你要是能考上大学,我手板心煮饭给你吃”,典型地蔑视口吻;
“要你读书,你就按住个麻莞子(指青蛙)阉猪”,“按住个麻莞子阉猪”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不务正业;
“穿得象个水老倌一样,读么子书嘛!”“水老倌”就是穿得体体面面的小流氓、匪类或江湖骗子,双峰人都认为讲究打扮的孩子是不会用心读书的,朴素是美德。
“妹唧是别人家的!”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妹唧”是女孩的意思,打拖拉机时常用,每当不得已要放分出去时,就自我安慰,意思是反正是留不住的。
“只不过是狗屎上撞了粒盐豆子。”表示谦虚的话。比如某家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邻居们夸孩子聪明时,父母就会乐呵呵地这么回答。
“他们俩啊,会过什么日子罗?跟煮灰饭焐一样!”“煮灰饭焐”是小孩喜欢玩的游戏,其实就是“过家家”,这句话是长辈们说新婚夫妇还不太操持家务。
“他算个什么东西?狗卵天师!”“狗卵天师”指的是不学无术又好吹牛的人。
有句俗话叫“长沙里手湘潭表,湘乡恩恩嘎做牛叫”,意思是长沙人喜欢吹牛,常常自称“里手”(行家,能手的意思),而湘潭人好表现,而湘乡人鼻音重,象牛叫。其实湘乡人指的就是双峰人。双峰话很多都要靠鼻腔发音,比如说“你”念“恩”、“我”念“昂”、“屋”念“昂”,要说“你到我家里去”就成了“恩到昂昂里气。”
荷叶话
说到荷叶话,与双峰街上的话区别还是蛮大的,前面说有人到双峰一中就读听不懂双峰话的就有咱荷叶的,区别之大就可见一斑。当然也有人会讲,其实只要把荷叶话的腔调变一下就成了双峰话,在我看来这个腔调还是比较难变的。
讲荷叶话的人,主要是老荷叶区的人,包括现在的荷叶镇和井字镇,虽然与其它地方接界的话小部分腔调有所变化,但总体来说是差不多的,一听便知是荷叶人。这也是我为什么称之为“大荷叶”的原因,大家都是一口话,当然就是一家人,没必要分什么井字和荷叶了。
有人说荷叶很不好懂,有人说荷叶话比较好懂,可能因人而异吧。下面举例说明:
1.甲:“饿屋里娘到南岳拜菩萨去了。”(我妈到南岳山拜菩萨去了)
乙:“她奶夹哪起时几去咯罗?”(她老人家什么时候去的)
甲:“显前日”。(昨天的昨天)
问:如果今天是10号,她娘是哪天去的南岳?(8)
显然,荷叶话与双峰街上的话区别是大的,街上说我为昂,荷叶话为饿(平声).
2.
甲:“嗯咯甲么冲打咯,你还回来做么子?”
问:"么冲打咯"是什么意思?(没出息)
先举两个,下次再弄一个荷叶话四级考试之类的。
说到方言,倒不说我在此大力鼓吹方言好,与当之大力推广普通话格格不入。方言的确有其独到之处,很多东东用方言很容易就能表达出来,那个意境恰到好处;而用普通话表面上、字面上好象可以表达,但意境却差很远远。
如何是好?相信大家都找到了解决之道,见么子人讲么子话。我们身边会讲几种话的很多,多的会讲四五种话,用点心学学就可以学会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