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一篇《如何给婴幼儿选择适合的乳糖酶产品》,被一个知友质疑,今天我来补充说明一下,回应一下他的质疑。
他的观点是胃酸是强酸,相当于硫酸,无论酸性和中性乳糖酶都没有办法通过胃酸,奶液或水均是中性环境,pH值6-7,酸性乳糖酶一旦进入立即失活。嫌不过瘾又干脆说体外分解与体内分解,酸性乳糖酶均失活。还说酸性乳糖酶要达到1万活性单位纯属无稽之谈!
针对以上问题,今天我就跟大家简单探讨一下,最后再讲一下目前市场上关于乳糖酶产品的乱象。
1.关于胃酸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胃液酸度和胃内环境酸度(也就是我们多数普通人日常所说的胃酸),不要把这两个概念搞混或者故意混淆概念。
胃液是指胃外分泌腺(包括贲门腺、泌酸腺、幽门腺)的分泌物,主要成分为盐酸、胃蛋白酶、黏液、内因子和HCO3-等无机物。无色,PH值范围约为0.9-1.5之间,是人体内PH值最低的液体。
而胃内环境酸度(下称胃酸)是胃内食物和胃液的混合物的酸度,影响其PH值的因素众多,包括年龄、健康状况、时间、膳食结构、胃液分泌量等因素。有研究表明国内健康成年人24小时内的胃酸PH值的变化可以从1.58±0.48到4.32±1.23。人与人之间、不同时间点之间的PH值差异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另外有研究表明,12月-60个月的儿童在空腹到通过胃管饲喂40ml7%酒精溶液后分钟。正常儿童其胃酸PH值在2.6-5.0之间变化,PCM儿童其胃酸PH值在3.8-6.2之间变化。
不知道这位知友怎么就轻松的说出了人的胃酸在PH值2-3之间。
另外,PH指的是氢离子浓度指数(hydrogenionconcentration)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的量的比,简单说,其数值只和氢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有关,和氢离子来自什么酸并无关系。日常水果中含有或饮料中常用的柠檬酸、苹果酸溶液同样可以达到PH值2或更小。强酸如硫酸、硝酸溶液同样可以达到PH值到6或以上。而胃酸明明确确的就是盐酸,不知这位知友为何又要引导大家往硫酸上联想。
2.关于酸性乳糖酶和中性乳糖酶
关于乳糖酶,我们要的是严谨、科学的定义,而不是想当然的顾名思义。
乳糖酶是通过水解乳糖分子中的β-半乳糖苷键使乳糖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单体的糖苷水解酶。纯粹的乳糖酶是一种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溶解后是一种浅棕色的液体,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生物制剂。
乳糖酶来源广泛,在国内允许合法使用的都是来源于微生物。不同来源的乳糖酶,其理化性质和作用条件有很大区别。
酸性乳糖酶一般来源于米曲霉和黑曲霉,被美国FDA认证为GRAS(公认安全使用物质),其安全性高,可直接供人食用补充乳糖酶。
中性乳糖酶一般来源于酵母,多用于工业化生产去乳糖乳制品,比如舒化奶的生产使用的就是中性乳糖酶,中性乳糖酶在产品中的乳糖分解后有灭活工序以对保证其完全失去活性,不允许终产品中的酶再有活性。
3.关于酸性乳糖酶活性和作用条件范围
酶活力指的是酶在一定条件下催化某一特定反应的能力,是表达酶制剂产品的一个特征性专属名词。酶活力的测定即在该酶适宜的特定条件下进行的酶活力鉴定。不同微生物来源的乳糖酶,其发挥最佳活力的条件可能差异会非常大。同时,某一特定乳糖酶,其也都会在一定范围内保持酶活力,而非只在一个固定的温度和酸度发挥酶活性。
根据食品化学药典的乳糖酶活性测定检测标准,酸性乳糖酶的活力测定标准条件为37°和PH4.5。中性乳糖酶的活力测定标准条件为30.0°±0.1°和pH6.50。
一项关于酸性乳糖酶的研究表明,在牛奶中添加28ALU/Ml的酸性乳糖酶,在37℃保持6小时可以将牛奶中70%的乳糖转化。而当将牛奶的PH值降低至4.0时,在37℃条件下在1个小时内即可获得相同的转化率。
另外,有资料表明,一种酸性乳糖酶的最佳pH值在4.0–4.5之间,在PH值3–5范围内具有80%以上的活性,这也是酸乳糖酶命名的由来。这种酸性乳糖酶的最适温度在55°C左右,在40-60°C之间该酶的活性超过80%(Fullbrook,P.D.,)。该酶在3-8的pH范围内稳定(1小时37°C,依然有约80%的酶活性)。
4.关于补充乳糖酶膳食补充剂的临床研究
经检索发现,有大量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口服补充乳糖酶膳食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状的临床研究文献,其口服补充的都是酸性乳糖酶。暂未检索到口服补充中性乳糖酶改善乳糖不耐受的研究文献。如哪位知友有关于口服补充中性乳糖酶的临床研究文献,也请不吝赐教,以便我们及时补充更新相关知识。供广大知友参考。
综上,酸性乳糖酶在37℃、PH值3-8范围内活性稳定。而健康成年人24小时内的胃酸PH值的变化可以从1.58±0.48到4.32±1.23;12-60月龄正常儿童其胃酸PH值在2.6-5.0之间变化;12月龄以内儿童,其胃酸较12月龄以上人群的PH值更高。可以通过口服补充酸性乳糖酶有效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状。所以酸性乳糖酶既可以在体内分解乳糖,也可以在体外分解乳糖。
而中性乳糖酶制剂多应用于乳品工业生产中生产去乳糖乳制品,生产过程中完成使命后要求完全灭活。作为乳糖酶制剂供应给消费者其食用方法也多有明确指引加入奶液中摇匀放置于冰箱中静置一定时间(多数要求至少为1小时左右)后再饮用。其本质也和饮用去乳糖牛奶一样,而因为在体外已经将乳糖分解,其口感和正常含乳糖乳制品差别很大,部分消费者并不喜欢或接受其口味。而且因其在冰箱冷藏后饮用,并不符合多数国人的饮食习惯。而如果有中性乳糖酶产品宣称加入奶液后摇匀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再饮用,消费者就要小心了,因为奶粉并不是无菌产品,其本身是含有大量微生物的,而微生物的繁殖是指数级增长的,其安全性值得商榷。
由于中性乳糖酶要求静置时间过久,至少要提前一小时准备奶液,其便利性值得商榷。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即吃即喂的特性,中性乳糖酶同样存在极大的缺陷。另外由于是体外水解,不利于小肠分泌乳糖酶功能的恢复,这一点对年龄越小的消费者影响越大。
5.如何判定自己购买的乳糖酶产品是酸性乳糖酶还是中性乳糖酶?
最直观的,可以从标示的酶活力单位进行判定,酶活力单位标示为ALU的,则为酸性乳糖酶;酶活力单位标示为NLU的则为中性乳糖酶。其他如只简单标示为U的,则可向供应商问并看其是否有进行完整的原料溯源。
写在最后:
无论是中性乳糖酶和酸性乳糖酶,都有它们用武之地,但是最重要的是选择乳糖酶产品要远离以食品添加剂冒充乳糖酶食品的这类产品,因为给宝宝吃的一定是食品,而不能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只能在生产食品的过程中进行添加使用,不能直接食用。食品添加剂与食品是两回事,因为无论是普通食品或婴幼儿配方食品,对于所使用的配料或添加剂都有严格的使用标准和范围。而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和食品标准截然不同,不要等到出现问题的时候才发现给宝宝食用的原来是食品添加剂(零售)或所谓的复配乳化剂,拿食品添加剂冒充食品给宝宝吃的这种行为真的是胆大包天,把这种产品推荐给婴幼儿食用,良心被狗吃了!
参考文献:
1《Thenormalphysiologyofthedigestivesystem.》ByJ.EARLTHOMAs*-LomaLinda(Ca!.)USAandM.H.F.FRIEDMAN**-Philadelphia(Pa.)USA
2《健康成人胃内24小时pH节律的观察》陈剑秋许兰薇等《天津医药》年11期
3《Gastricacid,pHandpepsininhealthyandproteincaloriemalnourishedchildren》S.Shashidhar,S.B.ShahP.T.Acharya
4《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5《GRASNotice(GRN)No.》
6《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工业用酶制剂》
7《Food-Chemicals-Codex-(5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