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药四位一体特色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 [复制链接]

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多以乏力、瘙痒、皮肤眼球发*为主要症状,病因复杂,病情隐匿,因其肝功能有特殊表现,非专科医生容易忽视,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的抗线粒体抗体(AMA)又不是常规检查项目,故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很难早期发现。常因皮肤瘙痒就诊于皮肤科,或肝区不适、*疸等诊断为胆囊炎。常常发展为肝硬化、脾肿大,甚至腹水、上消化道出血时才至肝病专科就诊而明确诊断,此时,病情已处于失代偿期,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相较与其他慢性肝病,PBC病情进展较快,肝硬化和门脉高压发生率更高,出现得更早。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控制病情显得尤为重要。

PBC以中老年女性多发,此时身体机能已经处于下降阶段,体内激素水平紊乱,患者自觉神疲乏力,休息后不能缓解,此为脾肾两虚;皮肤瘙痒或因肝阴亏虚,肝风内动,或因风湿之邪所引起。待出现*疸,病情已经深入,或因湿热,或因血瘀等引起,此时应引起重视。发展至肝硬化阶段,多因正虚瘀积,此时要坚持长期治疗。

结合中医优势和多年临证经验形成“四位一体”特色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好,具体介绍如下:

清热抗炎:PBC的炎症不同于其他肝炎,是由于免疫紊乱引起的,一旦形成很难彻底治愈,需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大多湿热之邪,故常用白花蛇舌草、蛇六谷、凤尾草、虎杖等。

利胆退*:PBC的主要病理改变为小胆管的非化脓性炎症,进一步发展为小胆管闭塞,这也是PBC难治的原因之一。不论是否出现*疸均应选用利胆退*药物,既可治疗已形成的*疸,又可预防*疸形成,临证喜用茵陈、金钱草、白鲜皮、车前草。白鲜皮可祛湿止痒,又可利胆退*,对伴有瘙痒的病人更为合适,用量约15-30克。

活血抗纤:PBC病理改变也不同于其他肝炎,常在肝硬化形成早期就有门脉高压改变,应尽早采用活血化瘀和抗肝纤维化的药物,以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可选用炙鳖甲、土鳖虫、莪术、生牡蛎等。

调补脾肾:研究发现,PBC好发于围绝经期女性,多伴有肝肾不足的症状,应用仙灵脾、巴戟天、女贞子、山药等补益脾肾。

PBC病情复杂,加之个人体质不同,临床用药当详细辨证,需因人、因病情轻重灵活加减应用,四法有机融会贯通,方可取得较好效果。

范兴良(医院肝病科副主任医师、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人)

(文字整理:潘嘉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