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胆结石患者普遍存在认知误区专家提醒尽早就 [复制链接]

1#

*厚医院作查房指导。

红网时刻3月3日讯(通讯员唐小青)我国胆结石的发病率高达10%左右。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民众消极就医,且对胆结石的诊疗认知存在误区。在此,医院名誉专家、医院原肝胆外科主任*厚秋提醒,患胆结石应尽早就诊,遵医嘱对症科学处理。此外,*厚秋介绍,临床中胆结石患者主要有以下四种常见的错误判断。

误区一:把胆结石当成胃病治疗

约有三成的胆结石患者曾在早期将此当成胃病治疗,并服用过各种治疗胃病的药物控制病情。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认为胃病的反应就是食欲下降、胀气、恶心干呕、腹部疼痛等。但当胆结石患者伴有胆囊炎的时候,因其消化功能遭受损害,病人也会有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是在进食过量、食用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症状会有所加重。

由于以上症状相似,当患者出现不适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就以为是胃炎等胃病发作。此外,当看诊的时候由于身体疼痛、情绪紧张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患者一时间无法分辨疼痛位置,看诊时他们往往自诉为“心窝处疼痛”。当患者将胆结石误当胃病治疗一再拖延,最终就可能导致病情恶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同时增加治疗难度与患者负担。

医院专家表示,无论是在疼痛的伴随症状、疼痛发生时的位置以及发作时机等方面,胆结石与胃病都有所不同。如果广大患者无法分辨,建议及时就医行腹部彩超检查,通过专业检测手段进行判断,以免耽误病情。

误区二:以为胆囊结石越小越安全

很多胆结石患者最初发现患有胆囊结石都曾犯过这种错误:现在结石还小,应该很安全,不用管。但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胆结石属于异物,不论结石大小都可对身体造成损害。其次,反而结石越小其危险系数越高!

*厚秋介绍,胆囊结石直径若大于1厘米,其发生位移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只能“安静”的待在胆囊里。但是,小结石的话,尤其是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结石,更容易从胆囊颈部排出去进入胆总管,梗阻后形成胆总管结石,不仅比胆结石更为严重、更难处理,而且极容易引发梗阻性*疸、化脓性胆管炎,甚至诱发随时可致命的胆源性胰腺炎,结石在胆囊中长期刺激胆囊壁,甚至可促使胆囊癌变。

所以,对于胆囊结石而言,不能单凭结石的大小来判断它的严重程度,结石越小反而可能越危险。

误区三:觉得无症状结石可以不管

调查报告显示,30%以上的胆囊结石患者是在体检等没有出现症状的情况下被诊断的,这种结石医学称之为静止性胆囊结石。正因为大部分结石早期无明显不适,所以有些患者认为只要不疼就没什么大问题。

那么,胆囊结石不疼的话,真的不需要治疗吗?医院专家指出,无症状胆囊结石可从胆囊管进入胆总管成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引发梗阻性*疸或化脓性胆管炎;而胆总管结石可导致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生。此外,结石在胆囊中长期刺激胆囊,可诱发胆囊癌变。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危险较高的一种肿瘤,大多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连切除的机会都丧失了。

因此,建议症状轻或无症状胆囊结石尽早处理,在胆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保胆取石治疗为佳。

误区四:认为切除胆囊就万事大吉

过去受技术条件的限制,胆囊结石患者只有一种选择:被迫切除胆囊。因惯性思维的影响,有些患者认为得了胆囊结石只要切除胆囊就可一了百了。殊不知,切胆造成可能造成消化不良、腹泻、继发胆总管结石等后遗症。

*厚秋称,引起结石的原因并不是胆囊,而是体内胆汁淤滞以及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所致。胆囊切除后,结石的致病原因并没有消除,因此容易再生结石。即使没有胆囊,肝细胞仍然会源源不断地产生胆汁,切胆后没有胆囊储存胆汁,胆汁只能直接进入胆管,胆管承受的压力变大会出现代偿性扩张,胆汁就会就此淤积,形成继发胆总管结石。

所以,医院专家再三提醒广大胆囊结石患者,千万不要轻易切除胆囊,只要胆囊功能尚存,应尽量保胆取石。如果担心结石复发,可在术后做个结石成分分析,明确病因做好针对性的预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