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PBC,noeasy [复制链接]

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其病理改变主要以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汇管区炎症、慢性胆汁淤积、肝纤维化为特征,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典型PBC患者具有慢性胆汁淤积、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antibody,AMA)阳性的特征。PBC最早由Ahrens等在年命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此后一直沿用,年正式修改为PBC。

抗线粒体抗体(AMA):是一种抗线粒体内膜脂蛋白成分的抗体。其靶抗原有多种亚型,其中M2、M4、M8、M9已应用于临床,尤其是M2亚型最为常见,敏感性超过95%,对于PBC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Part.1

临床表现

患者可有*疸、乏力、尿*、纳差、皮肤瘙痒、肝大、脾大、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和体征。

此外,PBC患者常伴干燥综合征、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提示PBC患者存在自身免疫易感性[1]。

PBC常见于中年女性,早期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临床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致病情迁延发展。

Part.2

诊断方法

根据美国肝病学会、欧洲肝病学会PBC临床指南及我国PBC共识,符合下列三个标准中的两项即可诊断PBC:

(1)反映胆汁淤积的生物化学指标如碱性磷酸酶(ALP)升高;

(2)抗线粒体抗体(AMA)或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阳性;

(3)肝穿刺病理符合PBC特征[2]。

01

免疫学检查

(1)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是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特异性指标,其阳性率约为90%,可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方法检测。高滴度的AMA-M2抗体对于PB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95%以上),是诊断PBC最具价值的指标[1]。

(2)抗核抗体(ANA):亚类如抗sp和抗gp不仅在诊断中具有价值,对疾病进展的预测也有一定的帮助[3]。其免疫荧光核型分别表现为核膜型、核点型。因此抗gp、抗sp对AMA阴性的PBC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与AMA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

(3)部分患者IgM升高,而血清IgA、IgG多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间接免疫荧光法

间接荧光免疫试验是用特异性抗体与标本中的相应抗原反应,再用荧光素标记的第二抗体(抗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第一抗体结合,洗涤干燥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特异性荧光,检测未知的抗体或抗原。该方法的优点是特异性强,比直接法高5~10倍,且一种荧光二抗可检测多种抗原或抗体;缺点是容易产生非特异性荧光。

02

生化检查

☆ALP和GGT显著增高

ALP可来源于胆小管上皮,PBC时,胆小管破损,ALP升高

☆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

尿胆红素阳性,由于胆红素从胆汁中排出减少,粪胆原及尿胆原均减少

☆转氨酶ALT及AST轻或中度升高,一般不超过正常上限的5倍

☆血清胆酸浓度增加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早期注射维生素K后可恢复正常

☆血清白蛋白晚期减少,球蛋白增加,出现白球比例倒置

☆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增高

03

影像学检查

B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等可用来排除肝胆系统的肿瘤和结石,从而排除肝外胆道阻塞。

04

病理学检查

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具有确诊价值。典型表现是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胆管炎,胆小管破坏,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胆汁淤积,肝纤维化。但如胆汁淤积严重,或有出血倾向应慎重考虑。

Part.3

鉴别诊断

典型的或晚期的PBC,诊断多无困难。重要的是早期,特别是无症状的PBC,易被忽略或误诊。

1)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常有肝内外胆管系统阻塞,淤胆的原因可查,如炎症、肿瘤、先天性异常等,造成肝外胆道的压迫,引起狭窄和闭锁。可有发热、腹痛、AMA阴性。B超检查加以鉴别。

2)慢性活动性肝炎

凡AMA阳性,伴有胆淤及组织学上有胆管异常者,即可排除慢性活动性肝炎,中国慢性活动性肝炎胆淤型较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多见,短期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观察有助于鉴别。常有急性乙肝病史,可进行肝炎病*检测。

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因有慢性淤胆性特点,故需与PBC鉴别。PSC主要累及大胆管,AMA阴性,且多有细菌感染性发热,胆管系统造影可帮助鉴别。

Part.4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熊去氧胆酸

熊去氧胆酸是治疗本病目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使胆汁淤积症的血清标记物得到改善,可使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血清碱性磷酸酶、转氨酶及IgM均明显下降。

手术治疗—肝移植

当药物治疗不再能控制患者的病情,且肝脏开始衰竭时,进行肝移植可能有助于延长生命。

新型药物

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尤其是甲氨蝶呤和秋水仙碱,已广泛应用于治疗PBC,但疗效尚未得到证实。

对症治疗

1)瘙痒可用抗组胺药物,如非那根、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氢氧化铝能与胆汁酸结合,对肝性瘙痒有效。

2)骨质疏松和骨化可采用维生素D肌内注射。葡萄糖酸钙稀释到葡萄糖液中静脉注射。

3)夜盲症补充维生素A

4)凝血机制障碍补充维生素K

参考文献:

[1]尧颖,王园园,胥莹,等.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50例临床分析[J].肝脏,,21(2):-.

[2]段维佳,贾继东.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5(11).

[3]段维佳,欧晓娟,马红,等.抗sp和抗gp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的诊断和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15):-.

指导老师

张颖,主任技师,徐医大附院检验科临床免疫学实验室专业主管,从事医学检验工作30余年,擅长临床免疫学疑难检验的分析与解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获新技术引进奖,发表专业论文数篇。

课后习题

1.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敏感度最高的线粒体亚型是(A)

A.M2B.M4C.M8D.M9E.M10

2.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C)

A.上消化道大出血B.转化为肝癌C.肝性脑病D.肝肾综合征E.感染

3.肝硬化时,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A)

A.脾窦扩张,红细胞淤滞B.脾窦巨噬细胞增多C.脾内淋巴细胞聚集D.脾内纤维组织增生E.脾窦中性粒细胞增多

4.下列色素中,引起肝细胞羽毛状坏死的是(A)

A.胆色素B.含铁血*素C.脂褐素D.黑色素E.胡萝卜素

5.哪种药物不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E)

A.熊去氧胆酸B.甲氨蝶呤C.秋水仙碱D.D-青霉胺E.华法林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