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足月儿2个月内黄疸没退,小心患上胆道闭锁
新突破!11月28日凌晨,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科研团队联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在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研究长文Liverimmuneprofilingrevealspathogenesisandtherapeuticsforbiliaryatresia(肝脏免疫表型分析揭示胆道闭锁的致病机制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为题在世界顶级医学杂志Cell(细胞)在线发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肝胆外科主任温哲介绍,胆道闭锁在新生儿期发病,其免疫反应异常可引起肝外和/或肝内胆管阻塞,导致黄疸、胆汁淤积,进而引起肝硬化和肝衰竭,严重危害婴幼儿生命。在我国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1/8,,与儿童期各种肿瘤发病率之和相当。发病年龄通常为出生后1-3个月,自然存活期一般不超过1岁。大部分患儿需要肝移植。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长期以来是小儿外科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温哲说。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研究所张玉霞教授介绍,BA确诊后需要行肝门肠吻合术(葛西手术)疏通胆汁流;多数未行葛西术手术的患儿在一年内就会发展成终末期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虽然通过葛西手术能部分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仍有近一半的患儿术后1-2年内仍需进行肝移植手术以挽救生命,部分自肝生存患儿长期受累于反复胆管炎症、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性出血、肝性骨营养不良等症状,因此胆道闭锁也成为儿童肝脏移植的首要病因。
随着葛西手术和肝移植的广泛开展及其成功率的提高,明显改善了胆道闭锁患儿的总体预后;但BA诊治缺少特异性药物治疗措施仍存在明显不足,改善胆道闭锁的总体疗效仍然任重道远。
研究团队对一万多份临床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证实BA患儿存在持续性肝损伤。抗CD20的单抗(Rituximab,美罗华)可以短暂清除个体的B细胞,在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已有成熟的应用。该研究团队在伦理批准和临床注册后,开展了‘老药新用’药物剂量和安全性临床试验,发现新生儿可以很好的耐受Rituximab的治疗。
此外,研究发现B细胞短暂清除后可以纠正BA患儿肝脏中存在的免疫失调现象,抑制免疫损伤,促进免疫修复。虽然B细胞清除疗法对BA的治疗效果仍待随机双盲临床试验验证,但该研究为BA术前或术后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免疫干预策略。
温哲指出,该项研究不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导致BA患儿肝脏快速衰竭的免疫机制,同时还首次发现新生儿肝脏存在完整的B细胞再生功能,从而提出B细胞修饰疗法可以改善BA患儿的肝脏病理变化,该新发现对如何促进BA婴儿术前或术后肝免疫稳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价值。
尽管如此,温哲还是呼吁医生和家长都要重视胆道闭锁,提高对黄疸的认知,病医院去检查,避免延误治疗,影响预后。他指出,新生儿黄疸比较常见,胆道闭锁是导致黄疸的最严重的疾病。温哲分享一个自测方法:足月儿一般2周内黄疸就会退,如果超过时间还未退,或者(新生儿)大便呈白陶色,医院检查。
采写:新快报记者高镛舒通讯员周密李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