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吃出来的胆囊疾病还可能家族遗传,爱做这三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何丽娜通讯员于伟

中国人的春节,享受美食是永恒的主题,这个年你吃过瘾了吗?

杭州的洪先生(化名)表示,他过了有生以来最素的一个年,除了鸡蛋、牛奶,几乎不沾荤腥。原因是他的胆囊里长了16颗息肉,年前刚通过微创手术一一摘除。而他的主管医生——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李宁感叹,这是他从医30年来见过胆囊息肉最多的患者。

一顿中饭要三荤一素,吃得太油腻他长出16颗胆囊息肉

洪先生今年34岁,将近一米八的个子,体重超过斤,看上去已不是一般的壮实。翻出十年前大学毕业时的照片,又长出了足足有三分之一个人。而问题就出在他毫无节制的吃肉。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尽管工作很忙,但在吃上我从不亏待自己。中饭时间有限,一般都点外卖盒饭,但我对菜有要求,四个菜,三荤一素,这样吃完下午干活才有劲。晚饭常常有应酬,多数是在饭店里解决。而一天中我最喜欢的是夜宵时间,来盆麻辣小龙虾,或是撸个串,即便是最简单的安徽料理,非吃点这天才能完满落幕。”洪先生回味着曾经精彩的生活,但随之而来且越来越严重的疾病让他痛定思痛。

因为吃得太油腻,8年前,洪先生在体检时发现了胆囊里长出第一颗息肉,因为不痛不痒,他便视而不见,继续无肉不欢的生活。然后在接下来数年的体检中,胆囊里的息肉越长越多,并且越长越大,他依然不管不顾,因为这些小东西并没有影响他的生活。直到半年前,他常常感觉右上腹隐隐作痛,且疼痛有加剧倾向,医院仔细检查。心细的B超医生发现胆囊壁上密密麻麻挂着十颗以上的息肉,严重影响胆囊功能。后来手术摘除16颗并保下了胆,直径大于1厘米的有3颗,最大的一颗已达1.4厘米。

那么为什么吃得太油腻会致胆囊息肉呢?李宁主任说:“临床上发现,胆囊相关疾病中50%—70%为胆固醇性息肉和结石,而摄入过多油腻食物是这些胆固醇的根源。”

说起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胆囊炎等胆囊相关疾病,其实大家并不陌生,它们都是体检报告中异常项目里的“常客”。李宁主任说,综合相关调查及临床经验,胆囊相关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已达5%,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仍在上升。这类病可发生于全年龄段,三四十岁的人最高发,且女性多于男性。而目前有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呈现年轻化趋势,他遇到过年纪最小的病人才8岁。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中招胆囊相关疾病?这类毛病会不会遗传?如果不小心成为那5%应怎样科学应对?而有没有好的办法帮助那些暂时“安全”的人远离胆囊相关疾病?

年后第一个工作日,母子因胆囊结石住进同一个病房

年初七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李宁主任的专家门诊中来了一对母子。

28岁的儿子小沈(化名)说过年时老觉得右上腹隐隐作痛,一查胆囊里有3颗结石,最大的直径有1厘米,考虑到胆囊结石与胆囊炎、胆囊癌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建议立即住院尽早安排手术。

旁边陪儿子来看病的妈妈顿时慌张起来,她说自己在十多年前就发现有胆囊结石,那会也常常发作而肚子痛,可每次吃点消炎药就好,且近几年都没再发,便没在意,这次既然来了也要求顺便查一查。结果实在令人震惊,她的胆囊里充满结石已无法收缩,更需手术治疗,随即被安排跟儿子住进同一个病房。

无独有偶。长了16颗胆囊息肉的洪先生,说他的母亲曾同时患有胆结石、胆息肉,发作起来也时常痛得要命,2年前做了手术才解决了病痛。

而这些母子同患胆囊相关疾病显然不是偶然,李宁主任说:“研究已证明胆囊相关疾病具有家族遗传性,而且科学家们已找到相关遗传基因,但这种基因仅是易感基因。也就是说,携带这种易感基因的人,比别人更容易得胆囊相关疾病,但并非一定会得,必须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之下才会发生,比如过于油腻的饮食。”

熬夜与不吃早饭也是诱发胆囊相关疾病主要原因

再来说躺在病床上等着手术的小沈,身材偏瘦,平时也不怎么爱吃油腻的东西,除了可能遗传了妈妈的易感基因外,他实在想不通自己为何会中招。不过,他坦言,自己确实也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他是做IT的,晚上加班熬夜是常事,而睡得迟了就意味着起得晚,也就耽误了第二天的早饭。

“熬夜与不吃早饭也是诱发胆囊相关疾病的主要原因。”李宁主任说。

首先,胆囊有自己的“生物钟”,经历了白天快节奏工作后晚上得调入慢节奏休息,但当你熬夜的时候,它接收到的是还不能休息的信号,于是继续快速工作。其次,胆囊的作用是储存并浓缩胆汁,经处理后胆固醇的浓度是原先的数倍。如果因熬夜储存大量高浓度胆固醇,但又不通过吃早饭及时排出,长时间停留会对胆囊粘膜产生刺激而发炎,或是直接形成结石。

李宁主任说,那位8岁就长胆囊结石的小姑娘也是如此,自7岁上小学开始,早上妈妈赶着上班没时间做早餐,都是前一天准备好的或是路边临时买的,让她在去学校的车上解决,可她不喜欢吃这些,或有的时候也来不及吃,往往是下车后就随手扔了。结果才一年多的时间不吃早饭,就长出了胆囊结石,而且症状十分明显。

所以,重新帮大家梳理一下:胆囊相关疾病有家族遗传性,携带相关易感基因的人更易中招,但后天的不良生活习惯起决定性作用,一是吃过多油腻的食物,二是熬夜,三是不吃早餐。

胆囊相关疾病更偏爱女性

据了解,医院肝胆外科每年接诊多例胆囊结石或息肉患者,其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在例之上。

李宁主任表示,这与男女体内不同的性激素水平有关。

在一男一女摄入等量胆固醇的情况下,同样经过血液进去肝脏再到胆囊,但胆固醇从肝脏到达胆囊得经特定的蛋白来转运,女性富含的雌激素对这种转运蛋白有刺激作用,会让它们加速工作,把更多的胆固醇运送到胆囊里,所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胆囊相关疾病。

当然,我们在得知其中奥秘之后,可以有的放矢去做好预防,那就是女性更得少吃胆固醇含量偏高的食物。

治疗胆囊相关疾病是保胆好还是割胆好?

与所有疾病一样,胆囊相关疾病也强调早诊早治,可得保守治还是手术治,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做出评估。

而在手术治疗胆囊相关疾病这件事上,究竟是保胆好还是割胆好,目前业内专家仍存有争议。保胆派认为:再小的脏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一个没了胆的人注定其今后得彻底远离油腻的食物,一吃就会拉肚子,生活毫无质量可言。割胆派则表示:保胆手术后的患者存在再发的风险,直接把胆割了是一劳永逸。

李宁主任从事肝胆外科工作30年,他的团队对患者是该保胆还是割胆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标准,一般年龄在60岁以下,胆囊功能还行的患者,他们尽可能选择保胆。

另外,治疗后有胆与无胆的患者他们也会给出不同的“饮食处方”。

无胆患者:早餐与中餐都以清淡为宜,晚餐可少量接触荤腥。因为没有胆囊储存胆汁,他们消化不了含脂肪的食物,容易腹泻不止,等到晚餐时肠道里经过一个白天留存一些胆汁,才可适当吃点肉食。

有胆患者(同样适合无胆囊相关疾病患者):早餐与中餐建议吃点荤腥,尤其是早餐,最好吃些鸡蛋、牛奶等含脂肪的食物,让储存了一晚的胆汁充分释放出来,晚餐则最好吃得素一点,好让胆囊得到比较好的休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