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含糖量最高的国家印度是中国2倍,欧美 [复制链接]

1#

我们通常理解中的“糖”是一种具有甜味的东西,所以在若干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人直接将“糖”与“果糖”划上等号。

实际上,除了果糖,还有葡萄糖、玉米糖浆、蜂蜜、蔗糖等等多种形态和成分的糖,它几乎存在于任何食物当中,所以,“糖”最准确的概念应该是一种碳水化合物,它可以为人们提供能量。

当然,“糖”为人类提供能量最直接的物品就是食糖了。世界上的食糖几乎全部来源于两种植物,一种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下的甘蔗(约占80%),另一种是生长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的甜菜(约占20%)。目前地球上有超过个国家可以生产食糖。

在/作物年度(农业产品从当年收获季节到下一年收获季节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之为一个作物年度),全球食糖产量预计为1.82亿吨,比上年增加万吨。

前五大食糖的生产国如下:

1.巴西

巴西土地肥沃,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尽管他们绝大多数的农田被用来种植大豆和玉米,但是并不妨碍其成为世界上第一食糖生产国。根据该国公布的数据,预计在-作物年度其蔗糖产量将增加万吨达到万吨。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巴西蔗糖的生产量和加工量几乎增加了两倍,世界排名也由第五名一直上升到了第一名。

2.印度

印度在食糖生产方面与巴西相差不远,事实上在年之前,这个南亚国家一直都是世界第一食糖生产国。

预计-作物年度,印度食糖总产量将下降3%至万吨。

3.泰国

因为气候有利,甘蔗是泰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虽然在-作物年度,该国因为遭受严重的旱灾,甘蔗产量大幅下降,但目前已经完全恢复过来。预计-作物年度,泰国食糖产量将达到万吨,比上年略有增加。

泰国大部分食糖用于出口,它是世界第二食糖出口国(仅次于巴西)。不过,由于泰国国内食糖消费量正在逐年增加,所以其食糖的出口量也在慢慢减少。

4.中国

-作物年度,中国的食糖产量预计将增加40万吨至万吨。不过由于我们人口众多,所以长期以来都是食糖的净进口国。

5.美国

美国预计-23作物年度,食糖的总产量将达到万吨。与其他食糖生产大国产品主要来源于甘蔗不同,美国的食糖生产原料中,甜菜贡献了55%,而甘蔗只贡献了45%。

有意思的是,美国除了食糖之外,其玉米糖浆的产量并不落下风,该国年生产了万吨的玉米糖浆。最高峰时的年,玉米糖浆产量达到了万吨,超过食糖产量。玉米糖浆通常用作饮料、乳制品和加工食品行业中的糖替代品。

如果将欧盟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话,它将成为世界第三大食糖生产国,仅次于印度和巴西。在/作物年度,欧盟预计将生产万吨食糖,比上一作物年度少了25万吨,这是因为欧洲农民选择了将农田的使用从甜菜转向其他利润更高的农作物。

在这个市场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商品的产量和产地其消耗量存在的联系越来越弱,也就是说,产量高的地区消耗量不一定高。

食糖也是如此。

如果按照一个国家的食糖总消费量来排名的话,年度前四名的经济体如下:

印度为万吨,是全球最大的食糖消费国;

第二名是欧盟的0万吨;

中国以万吨排在第三;

第四名为美国的万吨。

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印度的食糖消费量将近中国的两倍,由于这两个国家的人口相差无几,这算回来,印度人均食糖消费量也大约是中国的2倍。

说来也奇怪,印度这个喜欢吃咖喱这种偏辣口味食物的国家,为什么也对甜食如此青睐,“含糖量”竟然比我们中国高出这么多。

当然,食糖的总消费量高,不一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人食糖量就高,因为每个国家的人口规模不一样。就好像印度和我们中国,如果平均到每个人,含糖量也就那么回事了。

实际上,如果说对甜食真正情有独钟的,还要数欧美国家的人民。他们每天食物中摄入的糖(不仅仅是食糖,还包括其他形式的糖,比如美国的玉米糖浆),要比亚洲人高得多。

按照WorldAtlas的统计,人均糖摄入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如下:

根据世卫组织的建议,要保持健康每日糖摄入量最佳值约为11克,或大约不超过每日卡路里摄入量的5%,如果超过25克,便是过量摄入糖分。

从上面图表中,我们看到,排名第一的美国,人均每天糖的消耗量高达.4克,是最佳推荐值的11.5倍。这是因为他们喜欢吃西式快餐、喝碳酸饮料和食用加工食品,这些食品中含有极高的糖分,特别是玉米糖浆。

欧洲国家大多都喜欢吃甜食,比如德国对于来自巴伐利亚地区的甜点毫无抵抗力,荷兰和爱尔兰人一定会在咖啡和茶中加入奶酪或食糖,比利时人爱巧克力,英国在很多场合都会吃蛋糕。

这些饮食习惯导致了欧洲人每日的糖摄入量都达到推荐值的9倍左右。

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墨西哥,这些虽然不是欧洲国家,但是他们的饮食习惯和欧洲国家相似度极高,所以每日糖分的摄入量同样居高不下,远远超出健康水平的标准值。

大家知道,糖分摄入过多很容易使人发胖,所以欧美人肥胖率这么高不是没有理由的。

除了有肥胖症风险之外,高糖饮食还会增加心脏病、糖尿病、牙齿健康不良、高血压、高胆固醇等风险。因此,大家要加强自律,健康饮食,才能更好保护自己,远离疾病。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