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株洲3月25日电“出现病症能在家门口看名医,医院不要排队,医联体让我们基层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便利。”株洲攸县60多岁的赵奶奶对医联体实施效果赞不绝口。
去年7月以来,医院借助互联网平台为底座,推动全市医联体数字化升级,半年内双向转诊人数增长超15倍;名医按需下沉,为近2千名病患提供上门服务,实现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与资源共享的医联体功能,摸索出一套医联体创新发展的“株洲模式”。
医院副院长李文灿介绍,在数字化赋能之下,株洲市医联体的成员单位现已增至41家,覆盖全市四县六区,各院医生基于统一数字化平台快速流转信息、匹配资源,“病人转上去”“名医请下来”,高效、精准、高质量地服务全域百姓看病就医。
病人转上去:41家医疗机构连接成网转诊病人15分钟入住
“真是太方便了!从炎陵县开车到株洲要三个多小时,排队看病很不容易。如今县里和市里医生在手机上帮我们对接好,医院办手续到入住,整个过程只花了15分钟。”廖雄是株洲市炎陵县居民,在亲身体验医联体在线转诊服务后,他激动地说道。
据了解,廖雄的父亲今年69岁,患有呼吸不畅的顽疾,他前些年曾带老人到大城市求医。“去过一次就不敢再去了”,廖雄说,“光是挂号就等了3个多小时。”
前阵子廖雄的父亲又出现肺部不适,医院,因其患有心脏病,加上年龄大、多病种,病情比较复杂,可能需要动手术,主治医生达媚建议转到条件更好的医院。
家人接受意见后,达媚掏出手机,打开钉钉上的数字医联体平台,输入信息、上传资料,为廖父申请转诊;20分钟后医院在平台上回复“有床位”,确认接收。廖雄的父亲3月15日入住医院,在接受为期8天的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已顺利出院。
达媚医生操作的数字医联体平台由医院牵头打造,医院为枢纽,全市已有41家成员机构的各科室在钉钉APP上连接成网,各科室均设“医联体专干”,医生们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为病人操作分级诊疗,对接医疗资源。
目前,医院向上转诊主要涉及两类情况,一是疑难杂症,二是本院硬件条件不足,在商量沟通后,最终由病人决定是否转诊。
达媚表示:“以前医生要把病人转到株洲市里,主要靠打电话找熟人,打听有没有空床位;医院没熟人就只能叫病人自己想办法,病人将诊断资料带过去还会出现遗失的情况。启用数字医联体平台后,医院之间实现了数据互通,转诊有了明确规范和自动化流程,我们操作起了也便捷、高效了许多。”
名医请下来:数字化平台激活医联体名医在线“接单”看病
医院医务科科长陈迅表示:数字化升级为株洲市医联体带来了更强的连接能力和更便利的操作体验,“数据多跑腿”换来“病人少跑腿”,医联体各项主要指标有了质的提升:
平台启用后,医院的核磁、彩超、CT、PETCT等设备为基层百姓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优质资源的效用最大化。医院半年内有人次的名医在线“接单”,受邀下基层送医上门,坐诊、会诊、查房、做手术、开展知识讲座等,服务病患名。
易波是医院肝胆胰外科医生,他介绍:钉钉数字医联体平台上线以后,医生下沉服务一改以往的无序状态,规范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医生之间的协同效率。医院同行在线求助,发送疑难杂症患者的病情资料,请他前往当地会诊、做手术。
易波每月通常下基层2~3次,自驾车到攸县、医院送医上门,一去就是一整天;每次去坐诊服务6~10名患者,做手术1~3台,并与当地医生一起查房。他透露,就他的专业领域而言,医院常见的疑难杂症包括急性胆囊炎、胆管结石等,重症胆管炎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病人生命。
“医院技术、经验有所不足,我过去后如果能帮着一起解决问题,特别有成就感。”易波做手术时当地同行在旁观摩,大家一起查房、做手术有助于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同行之间相互了解与信任。
同时,医联体内部形成了一个个专科联盟,医院根据成员单位的申请,半年内举办各类学术讲座22场,有效增进了各个专科联盟的凝聚和协作。
李文灿副院长说,在牵头建设株洲市医联体的过程中,医院先理解政策、建立制度、成立机构、疏理流程、规范操作,再研究启用互联网基础设施,利用线上高效连接推动线下业务落地,最终实现医联体各项工作的破局,探索出医联体建设的“株洲模式”,有效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林洛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