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菜鸟到神探 [复制链接]

1#

回想刚进入彩超室时,我的内心是忐忑的,茫然的,读书时学的是临床医学知识,对于超声影像学头脑中一片空白,不知从何入手。但既然来到这里,我就一定要学好,做一名优秀的超声医生,我暗暗下了决心。

第一天进入彩超室,各种不适应,首先是房间里很暗,空气不流通。盯着屏幕看了半天,走出房间时眼睛已经很干涩、畏光。其次,老师在检查室一坐四五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卫生间,眼睛一直盯着超声显示屏,一手探头扫查,一手操作仪器;一边下诊断,一边跟患者沟通,好难跟上这种持续的快节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慢慢对黑白世界有了些许了解,才明白这不是人们所说的一份轻松的工作,它需要丰富全面的临床知识,需要扎实的超声专业理论,需要娴熟的操作技巧和仪器调节能力,需要严谨细致的诊断思维,需要体贴入微的人文关怀。

我感谢科室的前辈杨月华老师、喻永灿老师、鲁慧老师、周波老师,是他们教会我初步判断图像,教会我如何与患者沟通。医院领导给我外出学习的机会,医院、浙医一院、浙医妇院都留下了我进修学习的足迹。在那里,我进一步开拓了视野,规范了操作,历练了思维,见识了大量疑难病例,使自己的诊断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超声诊断是实时诊断,它很依赖于医生的操作手法,诊断思维和经验。工作之初,总是提醒自己,宁愿多花一点时间,宁愿拖点班,仔细检查每一个病人,不要因为我的疏忽而导致漏误诊。对一些不太确定的病人做好与临床的沟通,事后做好随访,再对图像比较分析,这样一步步积累经验,逐步取得临床的信任,也逐步增强了自己的诊断信心。对一些感兴趣的病例我也进行了总结分析,撰写了数篇医学论文。

年,医院开医院评审时,肾内科童丽君主任来商量要开展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对于要开展有创操作,我当时心里有点打鼓。医院评审标准,医院应该能独立开展这些技术。医院老师来院指导两次后,我就硬着头皮自己开始操作,从不熟练到熟练,从一开始的担心到后来的胸有成竹,这其中的细节把控和技巧揣摩,为我今后开展介入性超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院的肾活检量在省内医院中居于前列,我们超声医生虽是默默无闻的幕后人,但我也深感自豪。

同年,科室从彩超室升级为超声科,我被任命为科室负责人。建科之初,科室老员工因各种原因离开了,科室人员匮乏,设备短缺,而超声预约量日增,值夜班算上我也只有四五人。有好几次值班,中午来不及吃中饭,连续检查做到下午上班人员来接班,晚上上班又接着做到八九点。在这样的状况下,全科人员齐心协力,通过优化预约流程,适当加班加点,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近年来在院领导的重视下,人员设备瓶颈已缓解,科室已全面实现信息化,PACS系统网络全覆盖。根据科室发展要求和个人兴趣爱好,已外派骨干医师进修各超声亚专科,科室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在年、医院先进科室。

超声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加强各种途径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这些年来,我带领科室开展了一些超声新技术新项目如三维超声、弹性超声,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等。浙大一院托管我院后,我科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在浙一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超声造影,各种介入性超声诊治,如超声引导下全身各部位穿刺活检,各种体腔积液或脓肿置管引流,经皮肝穿胆道引流,胆囊造瘘,肾盂造瘘,肝肾囊肿硬化治疗,肿瘤消融治疗,异位妊娠的介入治疗等。从一开始在专家指导下操作到独立开展,科室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实现了从单一的“诊断”模式到“诊断—治疗”模式的飞跃。超声介入成为实施治疗的有效手段,很多原来需要开放手术的病人,通过超声介入微创治疗,不仅安全有效,创伤小,而且费用低廉,切实为临床解决实际问题,也赢得了患方的赞誉。

超声介入有时候也成为抢救病人生命的“及时雨”。有几次晚上,因医院会诊,为重症胆管炎患者做PTCD,为急性胆囊炎剧痛难忍患者做胆囊造瘘,为高龄胸闷氧合下降病人做胸腔置管,配合临床为心包填塞患者做心包穿刺引流。看到患者转危为安,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我热爱超声专业,技术上努力钻研,工作中踏踏实实。对每一位患者都耐心沟通,细心检查,精心诊治,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多年来未发生差错和投诉。曾两次被评为嵊州市卫计系统优秀医生。在年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超声介入病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第十届长三角超声会议肝脏肿块人机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感谢院领导的培养,感谢专业道路上的领路人,感谢生命中的良师益友,感谢同事家人的支持,正是你们的帮助才使我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工作中也有迷茫,烦躁和不坚定的时候,需要努力克服。医院有这么多无私奉献的优秀医生,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楷模。我愿意继续努力,尽己所学,回报社会。

(钱红蓉自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